近來常有人向我問到有關中醫的問題 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以現代醫學的觀點來審視中醫
讓我回想起在口考碩士論文時 一名教授問我的問題
你的論文對醫學發展有起到作用嗎?我回答道我給中醫理論提供一個理論建構的平台
當時我獲得四個優一個良 是我導師指導學生以來的最佳成績
我想嘗試釐清一些問題 讓一般人對中醫有個較為清楚的入門磚
常聽到有人問道 醫師你說我腎虛 敢是我腰子壞?但是我去檢查醫生都說我腎功能正常耶?
面對數不清類似的疑問 我不禁感到無奈 因為我得重新解釋中西醫對相同詞語的不同界定與認知
中醫在講五臟時不單指實質的臟器 更大多數的時候是言說一個功能系統
所以中醫在講臟象 偏重的不是臟而是象 也就是說他更多的是在描述一個人體的狀態 而不是你的肝功能指數多少多少等問題
醫學也許可以用一個問題的兩個面向去解釋 西方醫學著重結構甚於功能 起於人體解剖 走微觀路線 所以它看人的身體是從身體_系統_器官_組織_細胞_染色體 往細微處找問題的解答
中醫則有相異的起點 數千年前古人缺乏現代的精密儀器 沒有現代的檢查手段
他在面對人體的病痛時採用的是以外揣內的方法 也就是說醫師在望聞問切的診療程序後 對病人身體狀態的評價和論述
舉切脈為例 醫者對病患腕部動脈進行深淺 跳動次數 血流行態 等觀察後 得出對患者身體五大功能系統做出一個評價 也就是病機 如肝腎陰虛 心脾血虛等 然後以此擬方定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