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例 老人下肢循環差
肢體酸麻 下肢腫脹
用豬苓。茯苓。澤瀉。滑石。甘草
寄生。羌活。獨活。葛根。桑白皮
丹參。牛膝。苡仁。威靈仙
註釋:這個方可視為濕熱下注
所以用豬苓湯 六一散加減
服三帖後,前證略減,
筋骨拘急痠痛
目胞下微腫
用防己。黃耆。白朮。甘草。丹參。乳香。沒藥
威靈仙。藿香。厚朴。檳榔。獨活。羌活 雞血藤
白芍
註釋:從目胞下微腫 可知老人脾腎已虛
改用防己黃耆湯加減 藿香 厚朴 檳榔理中焦
服三劑 諸證悉減 老人精血不足體弱
改用
當歸 白芍。川芎。生地。防己。黃耆。白朮
蒼朮。五加皮。茯苓皮。大腹皮。淮膝。車前子
三稜。莪朮
繼服六帖收工
從這個案例看來,以前的醫生和病人比較有時間
吃了三天就會來重新把脈看診
所以醫生開藥的功力需求高一些
病人來一次問一次 醫生我有好一些嗎?
如果來個兩三次 吃沒感覺 老人大抵就要念經啦
可惜的是 父親當時的門診量較大 沒有詳述每一次的四診
大家只好以方測證 腦補一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