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活的使用
李某年五十六 肝腎不足
常感腰背疼痛 面色淡紅 脈浮緩
父親用六味地黃丸
加杜仲 川斷 故子 羌活 獨活 處理
獨活在中藥學中被歸類到祛風溼藥
不能說不對 但僅止於初學者好學易記
若此從這個方面去理解一個藥物
就太過於局限 偏頗了
沒錯藥書中提到獨活
說 善治少陰經伏風頭痛
又治風寒濕痹 尤宜腰膝痹痛
我們可以這麼說 藥物的功用或扮演的腳色
應該看他被放在什麼方劑中 來決定其功效
在荊防敗毒散和獨活寄生湯中的獨活
不應該都用祛風溼的角度來看
回到父親的處方來看
當用六味地黃丸處理腰痛時
肝腎虛應是肯定的
那麼在一派補腎陰藥中放進二活
到底是甚麼概念呢?
舉例來說
獨活寄生湯中以獨活為君
當然有借重它祛風溼的功效
但綜觀全方 以杜仲 寄生 牛膝補肝腎
四物養血和血 人參 茯苓 甘草 補氣健脾
使氣血足而風濕除 肝腎強而痹痛愈
也就是說 若沒有補養氣血肝腎的藥為基底
單用獨活 還能取效嗎?
本草經疏中說獨活 主風寒所擊 金瘡止痛者
金瘡為風寒之所襲擊 則氣血壅而不行
獨活之苦甘辛溫 能辟風邪
邪散則肌表安和 氣血流暢 故其痛自止也
也就是說 獨活能止痛是通過讓氣血周流 經絡通達到的
如此 獨活的使用 就不限於風寒濕邪
否則 以上的案例 哪裡看得出風寒濕呢
您說是吧
相同的 羌活也應以相同的方式來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