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醫這麼多年
有時總會有一些疑問
為何有些朋友會覺得不知道該怎麼用
為了要訓練診所的醫師
我一直在思考 那個缺失點到底是什麼
幾經思考 有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
那就是中醫的學習與使用 邏輯順序是不一樣的
一個初窺中醫門徑的新手
首先應該應學習中醫基礎理論 黃帝內經
對中醫的整體框架 思想模式有整體的概念
不要一上來就學傷寒論
很容易就學偏了
儘管傷寒論是第一本理法方藥具備的醫書
但缺乏中醫的理論基礎直接學習
恐怕見樹不見林 當然這是我一己的看法
接下來可以學習脈法 診斷 方劑 藥物
最後才是內科學 各個疾病的綜合處理
學習的次第是如此
但看病的邏輯順序可不是這樣
一個人走進診間
不要一開始就問他哪裡不舒服 或是西醫診斷為何
打算從病開始思考
接下來開什麼方 加減什麼藥
這樣很容易走進死胡同 腦筋打結
如果會把脈 應該先號脈 從脈象去測知這個人的狀態
再從問診來覆核自己的診斷是否正確
中醫首先應該著眼的是這個人處於什麼狀態
體內的正氣與疾病交爭的勝負轉歸
利用藥物因勢利導
從而讓身體回歸平衡
不舒服的症狀自然也就消失了
如果只是想著肝癌的分型有幾種
書上說該開什麼方
如果沒把握就都開上
那說到底不過盲人摸象 各安天命罷了
這禮拜要教診所的醫師面對病人該如何一步步的思考
希望能把中醫的思考模式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