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病的分類
濕病包括了以濕邪蘊積體內為主要病機的疾病和證候
一根據濕邪來源
分為外感濕病和內傷濕病
濕邪侵入人體之途徑有三
由口鼻傳染
有肌表侵入
濕邪直接中傷脾胃
內傷濕病指人體臟腑功能失調 濕邪內生的病證
外感濕病和內傷濕病關係密切
素有內傷濕病 脾胃虛弱 往往成為外感濕病產生的內因
外感濕病之後 脾胃受傷 津液運化失調 又易產生內濕
二 根據疾病的性質分為寒濕病和濕熱病
濕邪侵入人體 經常因體質的不同 而迅速寒化或熱化
素體陽虛者 變為寒濕病
素體陽旺者 變為濕熱病
寒濕病常見臨床表現 頭身困重 口不乾 大便溏
小便清 舌質淡胖 有齒印 苔滑膩 脈細緩弱
景岳全書 凡病內濕等證者 多屬氣虛之人
病之微者 宜溫宜利宜燥 如五苓散 平胃散 滲濕湯
六味地黃丸之類是也
濕熱病 相對較為複雜 其有以下特點
一 特殊的熱型 身熱不揚
二 舌紅 苔黃膩
三 矛盾性的症狀
如身熱不揚 (發熱而皮膚不灼手 或四肢反涼)
發熱而脈不數
面不紅而反淡黃
精神不煩燥而反呆滯
大便數日不解而不燥結
濕熱病總的原則是清熱祛濕
施治之前 當先明辨濕與熱之輕重
濕重於熱 以祛濕為主
熱重於濕 以清熱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