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中醫的另一個難點
在於名詞的不統一
還有醫家對此病症的分類
讓入門者無所適從
例如要找胃痛 胃酸過多
翻開醫案 就夠你瞧的
父親在治療胃痛 胃脹 胃酸過多時
科學中藥用半夏瀉心湯 安中散
加白芍 黑梔子
水藥的開法
當歸 白芍 柴胡 茯苓 白朮 甘草
木香 香附 穀芽 麥芽 黑梔子 白芥子
如果進一步發展成胃出血
父親重用白芍 當歸 生地 黑梔子 柴胡
甘草 黃連 茯苓 滑石 赤石脂
記得老家有一塊匾 胃科聖手
是一位老病號 胃痛十多年被父親治癒
感謝父親送的
我想人生在世真的是立德 立功 立言
父親到如今 還有許多人懷念他
是因為他一直持續用他的專業在幫助人吧
清代醫家李用粹在證治匯補中
用二陳湯
越鞠丸
枳朮丸
逍遙散加減
分治不同類型的胃痛
想學的朋友可進一步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