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之數,生於毫氂,毫氂之數,起於度量。」
出自 《黃帝內經-素問 : 靈蘭秘典論》
這是魯兆麟教授極為推崇的一句話
認為是中醫精進之道
用在脈診上 可以這樣解讀
因用指力在浮中沈部位取得不同搏動力道
而有大 小 弱 微之別
此為毫氂之數,起於度量
從六部脈象的虛實大小浮沉
得出人體五臟虛實乗侮的狀態描述
可綜合為此人之病機
此謂恍惚之數,生於毫氂
這不是魯老的原話 是我從老師的教誨中推敲得來
如有謬誤 應是我不聰敏的錯誤解讀吧
小小心得 與同道分享
「恍惚之數,生於毫氂,毫氂之數,起於度量。」
出自 《黃帝內經-素問 : 靈蘭秘典論》
這是魯兆麟教授極為推崇的一句話
認為是中醫精進之道
用在脈診上 可以這樣解讀
因用指力在浮中沈部位取得不同搏動力道
而有大 小 弱 微之別
此為毫氂之數,起於度量
從六部脈象的虛實大小浮沉
得出人體五臟虛實乗侮的狀態描述
可綜合為此人之病機
此謂恍惚之數,生於毫氂
這不是魯老的原話 是我從老師的教誨中推敲得來
如有謬誤 應是我不聰敏的錯誤解讀吧
小小心得 與同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