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為方劑之祖 許多方子都是從傷寒 金匱的方演化而來
所以學醫者一定要學習傷寒金匱
但臨床是否要死守經方呢
我覺得大可不必
經方大家曹穎甫曾說
治危急之症 原有經方所不備 而借力於後賢之發明者
故治病貴具通識也
我不認同只用經方治病以自矜的醫師
因為用經方沒有比較高尚 治好病才是王道
但不代表我不認同經方
與大家分享幾則半下瀉心湯的臨床使用
半夏瀉心湯加夏枯草
主治慢性胃炎伴有頭痛 失眠者
半夏五月而生 夏枯草五月而枯 兩者陰陽交替 引陽入陰
治療失眠挺有效果
半夏瀉心湯加百部 黃芩
主治胃食道返流性咳嗽 胃灼熱 反酸 胸痛 噁心等
半夏瀉心湯加雞矢藤 雞內金
特別適合老人 小孩消化不良
兩者合用 既可增進食慾 還可健脾消積
半夏瀉心湯 加黃耆 三七
可促使潰瘍癒合